蛋塔效應
一九一二年由日本人啟動的台灣檜木追逐戰,過了四十四年之後又被中華民國政府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級。而造成追砍檜木功力暴增的這本武林秘笈,就是美國人帶來的林道觀念。
長久以來,開採檜木一直是政府的獨門生意,日治時期也只有極少數的日本商會有機會承作。漢人的小包商只能做闊葉木這類低價木材,或是針葉木週邊的一些小外包工程。看人家吃肉而自己只能喝湯,當然都會想像自己也能吃肉的那一天。丹大林道的伐木產能成功開出之後,林業圈的商人當時應該都在想:孫海先生成功從政府手上分到檜木砍伐的一杯羹了,那我也要。
以前的森林鐵道投資驚人,但現在若改採高山林道的作業方式,能負荷的商人就比較多了。而不只是找民間投資,政府自身也相當積極地在開拓新的高山林道。林務局歷史資料上看到的有:
- 一九五九年(民國四十八年)人倫林道(南投信義)動工。
- 一九六二年(民國五十一年)大鹿林道(新竹竹東)動工。
- 一九六三年(民國五十二年)郡大林道(南投信義)完工。
- 一九六七年(民國五十六年)西林林道(花蓮萬榮)動工。
這幾項資料。但應該還有更多高山林道也都是此時期動工,只是沒有被寫進林務局歷史資料裡面而已。這波高山林道開拓熱潮可以說是大雪山林道和丹大林道所造成的蛋塔效應。
由下圖可知,一九七一年(民國六十年)左右是台灣林業產量的巔峰。一九七一年(民國六十年)至一九八九年(民國七十八年)間,台灣的林業產能由最高點開始一路盤降,大約在一九七五年左右又降回這波高山林道熱之前的水準。但這一段產能下降,其實也帶有高山林業運輸方式轉型的意味。
此圖表連結自此網頁
日治時期三大林場當中,阿里山和八仙山的檜木資源在中民國政府承接後不到二十年就已告竭。資源最豐富的的太平山在一九七〇年開始也漸顯枯竭。日治後期才興建的林田山林場在一九七二年(民國六十一年)發生火災嚴重受損,重建所需的費用驚人。此時,政府已自林道的作業方式嘗到甜頭,不再有興趣花費那麼高的鐵路維護費用,只能取得那幾個舊林場日漸稀少的檜木資源。因此高山林道的產能在此台灣林業產量巔峰之後其實還是在陸續開出,但森林鐵路就漸漸開始轉型或停用。
總之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八九年這三十三年,全台灣的高山區域到處都在開闢林道,最後的總數超過二百條,總長度超過三千六百公里^1,也就是說可以環島約五圈。但如我們當年在西林林道所發現的,應當還有不少黑數的里程。相較之下森林鐵道的總長度只有二百五十公里左右,這高達十倍以上的差距對山林的生態破壞力真是小巫見大巫。
日治時期因為森林鐵路的構建成本高,一定會選擇綿延最長密度最高的檜木林帶。但現在林道的構建成本低,選擇檜木林帶的條件就變得浮濫。而這些多餘且低效率的林道建設,就成了台灣高山地區生態問題的根源。
大多數高山林道的興建模式都是立刻之字形盤旋衝到二千公尺的檜木林帶,然後就拉出一大堆的支線,哪個方向有多一點的檜木,林道支線就往那邊轉過去。到最後密集的程度可說是這山那山相對望必然有另一條林道。
利用林道狠心把所有樹木都砍光直到禿黃一片,這不是孫海先生獨門的招式,當年台灣所有的伐木業者都是這樣。而水土保持絕對不是山上唯一的問題,有錢的地方就一定有其他是非。
一九七五年(民國六十四年)孫海先生和林務單位鬧翻,丹大林區暫停開發以後,他把事業完全轉向進口木材製作合板去了。而一個如此牢固的政商關係居然會斷開,顯示當時山上的狀況已經是嚴重到基層公務員不敢再背書,因而作為靠山的高官也已經壓不住的情況。官方說法的林道產權糾紛絕對只是個藉口,那都已經是多久之前的事了啊。
但丹大林道也只是全台灣上百條林道之一。那個時代全台灣陸續有類似的故事在上演,只不過孫海先生的名號最響,要寫伐木的故事當然一定得寫到他。若說有人能找出孫海先生和林務單位鬧翻之後,是誰吃下他的檜木外銷配額,我完全可以理解那裏面必定還有其他不為人知的精采故事。
對登山圈的人來講,這也是開拓的黃金時期。利用一條一條新開闢的林道和原有的森林鐵路,岳界前輩探索台灣各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山頭,最後在一九七二年(民國六十一年)年底發展出「百岳」這個概念。此後的十六年是追隨前人腳步攀登百岳的黃金時期,利用林道和材車可以比較輕鬆地攀登高山以及其他山頭。但生不逢時的我沒有趕上這波大浪。
有些人會把這波高山林道伐木熱潮講成是經濟發展的必要之惡。是沒錯,孫海先生也曾養了車埕一整個小鎮。但其實它同時也是一場生態浩劫,是一場敗光祖產的揮霍。只是當沒有人能預料到這個蛋塔效應會對台灣的高山山林生態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其實,一直到現在,大多數人還是沒有搞懂當年山上發生了什麼事。
不過我們得先搞懂為什麼是一九八九年(民國七十八年),為什麼台灣高山地區的生態浩劫是在那一年結束。這可就是官方編撰的歷史一直不願意提到的一段故事了。
一九八四年(民國七十三年),孫海先生和林務單位的糾紛解決,丹大林區恢復開發。然而也許是分配到的林區內珍貴的檜木漸漸稀少,也許是孫海先生的家族把資金移到別處去使用,丹大林道的經營方式持續轉往當初就有爭議的多角化經營方向轉變。而這些轉變最後成了瓦解林業帝國命脈的那根匕首。因為這些部分是違法的,抓到違法就可以扳倒公務員,政商關係就會瓦解。
終於我們要進入到賴春標先生的精彩報導,勇士已準備好要出場了。
^1 請參考林務局林道位置圖。但特別提醒此圖的統計不管是里程或是林道含支線總數都有少報。只是此圖表比較漂亮好理解。林務局另有比較新而完整的統計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