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一整山谷森林
一九五六年(民國四十五年)的比例尺五萬分之一地圖也可以證明,日治時期武陵農場這個山谷還是很綠的。雖然這個底圖並非在一九五六年(民國四十五年)所拍攝,而是美軍在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或結束後某一天的空拍,但應該很有參考價值。
一九五六年中華民國時期的比例尺五萬分之一地圖上面,武陵農場區域多了幾條小路,但仍顯示為綠色的森林。
若再比照武陵農場對自身歷史的陳述^1,那麼最合理的故事其實是這樣的。
日治時期的七家灣溪谷本是一片平緩的森林,溪畔只有幾間零星的,屬於志佳陽社獵戶的小屋。
這個狀態的改變起因於一九五五年(民國四十四年),中華民國政府從大陸帶來的部分軍隊人力被派進山區,其任務是修築中部橫貫公路以及其支線。這是所謂退休輔導的一部分,也就是希望讓軍隊汰換下來的勞動力能有民間的出路,也解決掉軍餉的問題。
基本上,中華民國政府喜歡使用的開路和運輸方式是承襲自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在滇緬邊界地區運補的風格,也就是修建公路以通行卡車。雖然現今的中部橫貫公路以及其支線大致是以日本人留下的大甲溪警備道、合歡越嶺道路以及卑亞南越嶺警備道作為基礎,但畢竟路幅和用途(一個通行砲車而另一個通行卡車)都不同,很多地方還是得重新挑選路線。
中橫宜蘭支線這項工程沿著卑亞南越嶺警備道修築到武陵農場附近時,有長官覺得七家灣溪這平緩的谷地是個適合開墾的好地方,又沒有大型原住民部落在裡面,於是就拿了點錢補償這些獵戶(有補償是武陵農場單方的說法),把在這山谷活動的原住民都送回志佳陽社。一九五九年(民國四十八年),時任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的蔣經國先生決定成立「臺灣榮民農墾服務所隸轄之武陵墾區」,官兵們就開始砍樹開墾種果菜了。有些弄文弄墨的官兵還編造了個故事說這是有七戶人家的小溪灣,給七家灣溪這個音譯過來的名字添了點他們以為的文明氣息。
早年大家會用歌頌帝王的方式這樣想——王子帶領榮民去拓荒耶,好偉大。但現在仔細一想,這根本是特權佔地給軍隊退下來的人去使用。實在不知道為什麼時至今日退輔會居然還可以擁有這處農場而且還收門票?整個武陵農場早該停止一切農業活動而歸還給國家公園了。此事真的應該好好檢討一番。
而我在武陵農場發現的那棵樹是那裡怪呢?不只是它的外型怪,真正重點其實是它的身高。注意看它的尖端可能早已壞死,也就是說我第一次見到它的一九八八年,它的身高應該就跟現在差不多是三十到五十公尺。就算它是從一九五九年武陵農場開始開墾的那一年就被種植,到我第一次見到它的一九八八年,也只經過二十九年。這樣的時間還是不足以讓它從小樹苗長到那麼高大。因此除非當年被種植時它就是大樹,另一個最合理的可能就是,它是基於某個未知的原因在砍伐的過程中被保留下來的原始樹木。而我看來看去,整個武陵農場就這麼一棵有可能是原始樹木!
而這還引出一個很駭人聽聞的結論。一座森林裡不會有一棵樹單獨地特別高,因此若這棵真的是原始樹木,整個武陵農場以前應該就是一片約五十公尺高的原始森林!
不管而這整片原始森林有沒有五十公尺高,它都已經被當時進來的中華民國軍隊砍個精光。這砍伐範圍究竟有多大?基本上這山谷周邊有一大堆的造林地,這些地方的原始森林應當都是被他們砍掉的,加總起來應該有個十餘平方公里(也就是說超過一千公頃)以上吧。
在二十多年前來爬過雪山的人應該還有印象吧。當時七卡山莊附近的造林還沒成功,很多地方感覺上像茅草海。真正的原始森林跑到哪裡去了?
我們其實沒有什麼機會從林務局得到武陵農場的伐木統計或是樹種等等資料。因為這是軍方砍的,以當年的氛圍軍方就是霸主,所以不會有資料留在其他政府單位。我們只能期望環山村還有原住民老人可以告訴我們那個山谷曾經是怎樣的一個地方
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被中橫切割成太魯閣國家公園與雪霸國家公園,而且面積縮小,生態路廊也不連續。
曾經,武陵農場是日治時期的政府想要保護的國立公園之一部分啊!後來當我們中華民國政府終於想到要保護生態並成立國家公園的時候,武陵農場還有中橫的周邊已經開發得太過慘烈了。當年日治時期政府籌劃的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最後中華民國政府只能把它拆成太魯閣國家公園(一九八六年起)還有雪霸國家公園(一九九二年起)分別實踐。
從這件事你我真的可以很清楚感受到,日治時期的政府和接手的中華民國政府,就算他們對於土地上原本的居民都是一樣地不友善,但他們對於台灣的山林所抱持的卻是截然不同的心態。日治時期的政府是得到一塊新國土,認真在規畫如何永續經營。而當時接手的中華民國政府只想要反攻大陸,急著要從這塊土地上搾取出軍餉,安頓軍隊。這樣的格局之差,就是兩個政府雖然都有砍樹,都有進行林業開發,但雙方對於土地所造成的傷害,卻又再有大小之別的緣由了。
下次你若有機會造訪武陵農場,不妨也對著這棵樹,想像一下整個山谷是一片高大森林,還有整個山谷是一片焦黃伐木跡地的模樣。美麗櫻花林背後的故事其實一點都不美麗,實際上這裡曾發生了一場森林大屠殺。
砍光一整個武陵農場的原始森林,還只是軍方(或說是退輔會)在台灣的高山地區所經營過的諸多「事業」之一。其他由軍方經營的還有清境地區的農場、福壽山農場和棲蘭山區編號為一百字頭的那幾條林道等等。為了安頓軍隊必須犧牲這麼大片森林的環境生態,那還真是個教人感傷的時代。
而以上這只講到軍方,在一九八九年(民國七十八年)之前,我們現在負責山林保育的林務局,可是一個由國家主導的自給自足事業單位,它還要賺錢來繳回國庫的。但是,當年發生的真實故事是,繳回國庫的錢恐怕遠不及於跑出去外面的多,因為那是特權事業,敢來賺的人要有靠山,也得供奉那座靠山。
這有很奇怪嗎?就只是上行下效啊。如果本來曾被規劃為國家公園的國土可以在王子一個命令之下就撥給軍隊的特定一群人去開墾為農場,那國土上的森林當然也可以變成另一群特定人的財產來源。別忘了這可是個亂世啊!
^1 參考武陵農場官方網站武陵簡介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