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林業大亨

要想像孫海先生的財力,得先概略了解其前半生的奮鬥。

孫海先生於一九一七年出生在雲林口湖,十六歲(一九三三年)就到當時台灣木材業的大本營嘉義去工作。傳說孫海先生的第一份工作是伐木工人。當年各行各業都是先做學徒,有本事就自己創業,孫海先生就這樣成立了振昌木材行。

孫海先生的前半生缺少口述小故事描述,也許是從事地下經濟的那段真的不能多說。報章文獻上有記載的只有一件比較特別的事情。孫海先生於一九四九年(民國三十八年,此時他三十二歲,入行十六年)在羅東設木材防腐工廠,將木材經防腐處理後可延長壽命作為電線桿之用。一九五五年又在嘉義設立木材防腐工廠。一九五五年(民國四十四年,此時他三十八歲,入行二十二年)孫海先生的注油柳杉電線桿成功透過林務局外銷南韓,這是台灣第一次成功外銷電線桿。此事有特別被寫進林務局的歷史中^1,想來是被某個官員當成重要政績。這樣看來,孫海先生應當早已和林務局內部有一定的熟悉度了。

由此也可看出,孫海先生的事業並非單純靠政商關係在維持,還是有技術以及商業模式的創新。但是,政商關係也絕對是如虎添翼的一個因子。

一九五八年(民國四十七年),孫海先生標到了丹大第八林班第一小班的伐木權,但附帶條件居然是要開拓六十二公里的林道還有一座六十公尺長的吊橋^2!

光從上面這段描述,其實就可以嗅出這個標案的不尋常。首先,稍有社會經驗的人都看得出,要敢接受這樣的條件做這種生意,「裡面」一定要有特殊關係。其次,丹大第八林班在哪裡?它其實就在中央山脈旁邊!這點就更看得出孫海先生的神通了。

此圖連結自台16線孫海橋之簡介網頁

當年政府是嚴厲防止漢人和原住民有所接觸的,要入山一定要嚴格交待目的。比方說入山理由寫訪友,那要訪的是原住民部落裡的誰?這都是得清楚交待的。那個時代要能爬山的人,身分也都是要清白無疑的,根本就沒有多少一般人可以接觸到山區的地圖。那麼,孫海先生是用什麼方法知道中央山脈旁邊的丹大第八林班第一小班是值得投資的?大商人孫海先生當然不會有空去全台灣的深山走透透,丹大林道沒有開好之前當然也沒有路可以讓他搭車去現場考察。基本上這不是裡應外合而已,整件事應當是從林務局內部開始就已經一條龍保證包到好的等級了,只是不知道掛保證的官員層級有多高。

果然,從一九五八年(民國四十七年)到一九七五年(民國六十四年)這十七年,丹大的原始森林,絕大部分由孫海先生的公司得標^2。這條由孫海先生所開設,正式名稱是丹大林道的道路,它有個別名就是孫海林道;而跨越濁水溪的吊橋,其名稱就是孫海橋。以現代的觀點來看,這有點像是山上另有一位孫海大王在統治的意思。

除了一九七五年(民國六十四年)到一九八三年(民國七十二年)這八年因為林道產權發生糾紛而暫停開發,一九八四年(民國七十三年)開始又繼續是孫海先生的公司得標^2。這還真是非常地不簡單。

不過即使有這樣的神通,就當年的報紙報導來看,孫海先生這樁生意一開始還是有點失算。報上說他投資了兩千八百萬,但因為林政單位低估開路成本造成他損失慘重,他只好找上農林系統的官員去幫忙陳情,驚動了層峰,最後直接去幫他申請美援。這是第一個申請美援的民間林道建設案,一九六一年(民國五十年)負責的美國官員還去丹大第八林班看過。

當時林道開工的規模是^3──

向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聘用退除役官兵一千三百多人及兩千多名工人。

有趣的地方是,一如發生在武陵農場的狀況,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想盡辦法要解決軍隊的勞動力過剩問題,或者說是軍餉發不出來的問題。所以在官民默契,或講白一點是利益交換的時候,連退輔會都要跑進來扮演一個角色。

但孫海先生真的有因為林政單位錯估開發成本而損失甚大嗎?也有報導說這條林道其實只用半年全靠人力就打通了^4。若真是如此,那申請美援此事就十分耐人尋味了,是純粹想要更高的利潤?是有地方要打點?或是政府裡面有人就是想要多跟美國人要一些錢?真相如何已經無法得知了。

如果林政單位真的有低估成本的問題,這大概是因為那時不曉得要做地質調查的緣故。從孫海橋一路到六分所這段路雖然沒有砍樹,但到現在還是幾乎每年都在崩。那段路的地質真是奇糟糕無比,硬要修出這麼寬一條路就是這種結果。我還記得當年在丹大林道搭乘運送高麗菜的菜車,不時看到一顆車輪晃出路邊懸崖的那種驚悚。

還好這種大卡車的輪子有很多顆啦。

而孫海先生在這個丹大第八林班所圖的會是什麼珍貴木材呢?當然就是檜木。在孫海先生之前,檜木開採一直是日本企業和前後兩個治台政府才擁有的特權,大家都等著要看孫海先生這場豪賭的利潤有多麼豐厚。


^1 本小節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參考維基百科──孫海網頁。但有關此事的時間點,林務局歷史所記載與維基百科所依循的聯合報報導相衝突,時間差了二年,似乎是提供聯合報報導素材的敘述者把電線桿和枕木兩次外銷弄混了。此處依循林務局歷史所記載的時間。

^2 出自賴春標先生一九八七年(民國七十六年)九月人間雜誌第二十三期「丹大林區砍伐現場報告」一文當中,巒大林區管理處秘書李如順先生的口述。

^3 引自維基百科─孫海網頁。

^4 出自楊順發先生──車埕撫今追昔憶大伐木年代一文。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