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廢的獵徑

二〇一三年二月,認識一些爬中級山的新朋友, 他們告知一個消息,洽勘溪那條高繞獵路從二〇〇六年就不見了。據說是因為有一個獵人摔死了,他的家族沒人願意再進去打獵,所以這條重要的高繞獵路就荒廢了。

我想這位逝去的獵人應該在二十多年之前曾經和我們相遇,也許還短暫交談過。我想他在山上打獵的時候,應該曾有幾次被我們的路標搞得很煩,也許我們還破壞過他的一些陷阱。

有時我們登山客會以哲學的角度,去談論原住民的狩獵禁忌,說它剛好能提供與大自然的平衡機制。是,這是件有趣的事,但對於當事人而言,狩獵禁忌就跟我們漢人沒事就跑到廟裡燒香拜拜是一樣的意思,只是因為打獵是有風險的。不用講到槍枝走火那類的事情,背了那麼沉重的獵獲行走在獵徑上,也是可能摔傷或甚至摔死。如果小鳥能在出發之前給個好預兆^1,那自己和家人也都會安心。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這類禁忌背後的意義,你認為台灣的原住民獵人是殘忍無情的嗎?

雖然也知道洽勘溪那條高繞獵路遲早會荒廢,但是沒想到它發生得這麼快。

考慮之後決定去做一個特別的嘗試,趁著記憶和殘存的蛛絲馬跡還在,我要去把那段高繞獵路用GPS和傳統路標的方式標註出來。希望至少這二十年內還找得到它。現在你已經了解獵人是多麼地討厭我們登山客的路標,你可能會覺得我提出的是一個超沒禮貌的想法。可是話說回來,獵人他的家人和族人都不願意再進來,但我們異族的登山客還知道這條獵路可能在哪裡,那就先用我們的方式把它標記下來,至少獵人他當年開路的知識是以某種方式被保存了。

在厚顏無恥享用他細心維護的獵路這麼多年之後,這也就是現在我唯一能為他做的了。

而這條重要獵路的荒廢,其實也凸顯了一個事實。那些太深太遠的獵路,現在已經沒有任何一個獵人願意花費心力去維護了。大家都不想背著沉重的獵獲走太多太遠的路。

從C君所調查到的資訊,我發現距離部落比較近的山區,獵徑反而有越來越好的趨勢。這表示兩件事:第一,動物越來越不怕人,越來越靠近部落;第二,獵人只要在淺山就有獵不完的動物了,越來越不需要也不想要走遠。這和前面野生動物數量變多的結論是一致的。

但是,獵人確實在這二十多年內是漸漸凋零。或者延續前一節所提到的原住民觀點,也許我們得要跳脫「獵人」這個他們傳統文化中不存在的字彙,正確的說法是年輕的原住民男子不再願意入山打獵了。

Imgur

檜木、水鹿與獵人歷年數量示意圖(數量不準確,勿當學術級用途)

那麼年輕而強健的原住民男子到哪裡去了?

其中有些現在還是在山上活動,但他們幫忙登山隊伍背東西去了。


^1 這是指泛泰雅各族和布農族等等都有的鳥占習俗,但各族的鳥占方式都不同。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