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保育類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有一個布農族獵人因為打獵和持有不是自製且被認為太高檔的獵槍被判刑三年多。和其他被判刑的獵人不同是他上有九十四歲的高堂下有幼兒,因此特別引起社會關注。各方的觀點一一浮現,有依法論法,有生態保育,有原住民狩獵文化,有槍枝管制,但最後仍是各說各話沒有交集。在最後一刻檢察總長提起了非常上訴,暫時給這個事件一個逗號。

在有關這個布農獵人的討論中,我徹底察覺多數人對於打獵這件事,存有太誇張太美好的想像。有個學弟形容,大家好像以為是在拍電影,主角拿著機關槍掃射,一槍解決一個,所有的獵物依序倒下。我可以想像再加入一段白鴿振翅的慢動作畫面就很像某大導演的作品了。

現實並不是那麼美好的。

大家要知道,自動上膛槍的設計是因為在真實的戰場上,命中率實在太低了,所以才要靠連發的方式來提高殺傷的機率。我看過一篇文章說過,美國大兵的真實命中率是一成左右。

用那種古老的獵槍去射殺動物,其實只有一次的機會,沒有射中或射偏了,動物就逃走了。我們想像一個畫面。每個周末的晚上,部落裡面剛從都市休假回來的青年,才喝了點小酒就被拉去林道上或是溪谷裡練習槍法。初學者的標的物就是飛鼠,首先當然是要找到標的物,接著得先用強力頭燈照射,讓飛鼠呆愣在那裏,然後再開槍。如果你是那個青年,就算你還有足夠好的眼力可以找到飛鼠,請問你認為你能有多好的命中率?

讓我們回到現實吧。實際上,用陷阱才是比較有效率的狩獵方式。可是陷阱的架設是非常需要經驗的。

首先,菜鳥獵人得要學習觀察動物的各種蹤跡。而這件事卻是沒辦法在山下教學的,一定要有前輩在山上現場教學。大家不妨想像,光是各種相關植物的辨識以及該植物一年中各階段的特徵,就得要學習多久?成為一個頂尖獵人所需具備的生態知識,其實是相當浩瀚的。

再來,獵人必須要在自己的獵區內劃分道路系統,並進行修路的工事如砍樹、砍草、架梯子、架橋、疊石頭還有挖步階等等。當然,狩獵最基本的是要在山上能夠自在且安全地行走,也能順利地入山出山,至少不能轉個彎就迷路了。

主幹道是要用來運送構築陷阱的物資,還有運送所收集到的獵物的。主這條道路不能布置陷阱,可是必須要修築的非常好。假設最高只會捕獲六十公斤的獵物,超過此重量就會考慮分梯次運送,那麼主幹線的工程水準要求,就是要能在負荷六十公斤的重量下,還能夠順暢地行走。

由主幹道要再分出布置陷阱的支線,這些道路就得刻意減少人為的氣息,原因是要降低獵物的戒心。

其實所有這些鋼鐵製的陷阱,包含獸夾以及用在吊子陷阱的鋼纜,都應該要經過一個去除氣味的動作。必須要先讓它的金屬色澤和氣味都消散,甚至到能和原本的自然氣息融合,那樣動物才會失去戒心,因而受騙上當。

還有,如果你仔細去看過一個吊子陷阱,你可能也會同意它是個有趣的工藝品。不是人人會做的,好嗎。

然後得再學會下刀和清理內臟等等。這部分限制級,跳過。

最後,請練好身體到能夠背負四十至六十公斤。當然,真正厲害的原住民獵人搭配頭帶的運用可能可以頂起一百多公斤,這個就是強中還有強中手的等級了。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獵人很好當,獵人一樣是有道行之分的。現在一個有經驗有技術懂狩獵文化的好獵人,真的就是保育類!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